该研究报告发布后,中国政府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大湾区的发展。2019年3月,中国推行税收平等政策,在科技创新行业工作的香港和海外人才所缴纳的税额中,超过其工资15%的部分将得到返还。《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于2019年6月发布,规定对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15%。[1]
大湾区的城市政府已经开始支持该地区的科技创新转型。深圳的研发支出超过其GDP的4%,与世界上其他顶尖科技中心不相上下。[2] 2017年,香港的研发支出不到其GDP的1%,但此后,香港投入更多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在最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预算案中,超过70亿港元(约合9亿美元)被指定用于培育创新。[3] 这些措施包括扩建香港科学园,以及为符合资格的研发支出提供减税优惠。
为加强大湾区的知识产权保护,香港可以定位于国际知识产权中心。作为大湾区唯一一个采用普通法的城市,香港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的知识产权注册中心。在香港注册的知识产权不一定必须在香港创建,也可以通过获得或许可的方式取得,并与国际和内地专家紧密合作。
大湾区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
融资对业务增长与创新十分关键。对于高科技初创企业,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高速增长,以颠覆既有格局。因此,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
此外,资金来源还包括银行融资和政府补贴。银行融资包括面向大湾区的融资,例如汇丰银行的“大湾区 +”科技信贷基金,而在政府补贴支持方面,中国大陆向作为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大陆投资枢纽的中方控股公司(CHC)提供各种金融补贴。
为了增加大湾区的资金流动,若干措施已经确定下来。其中之一是通加对中方控股公司的财政补贴,鼓励跨国公司在大湾区建立集中管理和财务职能。另一项措施是通过为普通合伙人应付税款提供补贴,继续改善从人民币基金获取资金。
提高人才供应是关键
人才的流动性、多样性和培训被认为是应对人才短缺而需要进一步发展的领域。在可以采取的提高人才供应的措施中,77%的受访者认为“提供有利的就业条件,吸引全球人才”是最重要的手段,而第二个被提及最多的安排是“协调政策,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占受访者比例的70%。
技术人才是推动大湾区发展的关键,他们不局限于科技专家,还包括金融专业人士。为了扩大大湾区的人才储备,中国政府出台了促进人才在该地区自由流动的政策。除了前面提到的税收平等政策,还制定了一项规定,即在内地缴纳个人所得税关于“183天”的计算方法,即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当天不足24小时,不计入中国境内居住天数,允许香港和澳门居民在大陆工作,而无需将其非大陆收入纳入中国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范围。
正在采取的其他进一步措施将进一步提高人才流动性,包括提供激励措施以吸引各种人才,更容易获得进入许可,消除人才流动性的障碍,并改善支持设施。还可以鼓励创新科技企业融入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企业文化,拥护开放的思维,接受不同的意见,并鼓励透明的对话。
金融专业人士如何从大湾区中受益
金融专家在大湾区作为国际创新科技枢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在大湾区工作的金融专业人士应具有企业家精神。跨国公司需要它们来启动IPO,提供融资,促进并购活动以推动投资,确保法律合规性,管理风险,改善公司治理并推动全球化努力。随着中小企业对合规性和审计的需求,财务专业人员可以在该地区获得大量机会。
- 建立对技术开发的理解对于财务专业人员在利用其行业中的创新科技时能够准确识别风险和机遇至关重要。培育包含技术并促进决策者思维转变的企业文化将改变游戏规则。
- 资金对于将研究思想转化为商业产品至关重要。但是,初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家可能缺乏财务知识和推销技巧。财务专业人员应通过为寻求通过其货币货币化的创新业务提供专业知识,并将其以明确的业务计划和预算呈现给潜在投资者的方式,来弥合这一差距。
过去一年,在政府政策以及越来越多的大湾区基金和针对人才的举措的推动下,大湾区成为创新科技枢纽的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通过继续扩展这三个因素,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科技集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