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供應鏈透明化
實現全球供應鏈透明化為永續法遵的另一關鍵挑戰。然而為達此目標,前提是企業必須先具備追蹤與衡量成效的能力。
近年來,為防止血汗工廠或童工(以下統稱「強迫勞動力」)生產的商品流入當地市場,包含加拿大與美國在內的諸多司法轄區已逐步採行各種防堵措施。然而,此舉導致部分國際大型服裝品牌的產品,在證明其生產過程未涉及強迫勞動力之前,被強制扣留在美國邊境。其次,美國已將強迫勞動力的相關要求納入推動優良廠商計畫(Trusted Trader Program)的海關貿易夥伴反恐計畫驗證(Customs-Trade Partnership Against Terrorism Validation, 又稱C-TPAT Validation)。因此,企業須為其所有產品,從咖啡到運動鞋,制定正式的社會責任計畫。該計畫須闡述企業的海外合作夥伴是如何確保進口商品的開採、生產或製造過程未涉及強迫、監禁或契約式的勞動力。企業須進行詳細的風險評估並每年提交一份自評報告。
Lynlee Brown(Global Trade at Ernst & Young LLP, Partner)表示:「企業面臨的巨大挑戰是須自證其產品未涉及強迫勞動力,方得推翻採用強迫勞動力生產的假設,而自證本非易事,因此企業須時刻謹記此議題並保持警惕。」
如將社會意識措施的整體發展方向納入考量,其他司法轄區必會跟進及推動與上述強迫勞動力相關的規範。因此,企業須聚焦在提升供應鏈各環節的能見度,以利促進與各方的協作關係。
Brown亦指出:「為留存必要的審計軌跡,明確通知各企業部門應完整保存的文件類別極為重要。此舉需要永續發展、貿易法遵以及法務團隊的參與並共同釐清:可向供應商提出、應依法提出或不得提出的需求,並設法取得相關文件。惟上述要求皆十分繁瑣且缺乏可參照的範例,亦無法直接套用在所有企業或情況。」
因此,責任歸屬儼然成為企業面臨的下一個問題:企業永續應受哪一個部門管轄以及如何執行相關方案?
為此, van den Eijnde(Ernst & Young LLP, Global Trade and Sustainability Services, Senior Manager)提出了以下疑問:「是否應由負責稅務改革或氣候永續發展的部門管理?該部門應如何整合這些議題?多數貿易經辦人員因缺乏相關專業知識而對被指派負責永續相關議題感到忐忑不安。為釐清相關資訊並管理特定的風險,除了內部教授相關知識外,亦可向外部合作夥伴取經。相關永續觀點本該是集思廣益,卻只有極少數企業懂得如何彙整各方關鍵觀點。換言之,此舉對多數企業而言仍頗有難度。」
貿易持續演化
上述歐盟綠色新政以及美國強迫勞動力相關的要求,僅為新興永續法規、稅務和規範的兩個釋例而已。未來各國必將陸續頒布更多類似的法規要求。供應鏈在過往數十年持續全球化的趨勢無法迅速被扭轉。隨著全球貿易持續的演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促使更多區域的消費者可透過直接遞送的方式購買消費品。與此同時,既便是以營運便利性為首要考量的企業,亦逐漸轉向採行更公平以及有利於降低環境影響的生產流程。各國政府於積極開拓全新收入來源的同時,亦冀望能與有利於環境與社會的措施相互連結。
多數企業仍缺乏相關知識、能力或意願以因應變幻莫測的稅務與法遵環境。因此,企業可能需要尋求第三方的協助,利用其跨職能的豐富經驗以協助企業優化供應相關的計畫與風險管理。外部服務供應商可協助企業建立交易結構、蒐集複雜價值鏈中的必要數據,改善部門間的溝通以確保企業整體對ESG的意見一致並制定共同的ESG關鍵績效指標。此外,外部服務供應商亦可協助企業執行與持續成長相關的必要措施,並於關注企業下游的新興科技與趨勢的同時,充分了解各個推動當前環境以及潛在變化的因素。
現今的企業在持續成長的同時亦具備更高的彈性與靈活度,可準確預測並因應各種標準與法規的變動。因此,企業應更積極地預測課稅事件的發生。隨著全球商業結構日趨複雜且相互依存,跨職能的協作方式可有效提升企業的稅務與貿易功能。
Brown坦言:「在過去的三年內,尋求安永諮詢服務的全球海關副總人數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相較於四年前,現今企業對相關措施更具適應力,企業整體的協調性有所提升並制定更適當的企業決策。於內部政策方面,企業可依據其過往經驗從容因應自環境變動衍生的反射性要求。企業已無需再浪費生產力與時間,而是憑藉過往的經驗以解決問題。」
勇於接受挑戰的企業方能適應現今的大環境。雖然各種永續相關措施迫使企業須更積極地進行改革,然而最終仍是為了實現整體利益而提升決策品質以及優化作業程序。
Brown亦表示:「沒有人樂於見到有害化學物質埋於地底,以及童工在紡織工廠日以繼夜工作。對企業而言,嘗試釐清永續的責任歸屬與因應方式是一項重大挑戰,但所有努力皆是為了帶領大眾朝向更好的未來邁進。」